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無攝影機





做這個作業,延續了兩個禮拜,我選擇了比較找麻煩的手工小製作,但是很多時間花在之後進電腦後,那些無須動腦的傻事,完全源於不會用一些軟體的緣故,有許多修改的過程都是一張張來,一個個用。這個作業,幾乎是在邊作才邊想出所謂的概念,沒有什麼深度,但是對我來說,算一個有趣的體驗,影片粗糙,但是就算了,哈哈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




這個作品說的是一個我心中的電影史,是從獨立的照片形式進入到連續的影像。

我從負片開始,因為負片是在變成照片之後才會被觀看,平常不會被拿來觀看,然而,這樣的觀看是我認為是更進一步參與照片,也就是照片前的照片原貌(負像)。然後再進入到可以直接觀看的正像,這些幻燈片平常是暫停的、靜止的播放,我把速度調快,看起來像是連續播放的視覺幻象,但實際上它的內容卻不連貫,顯示人眼在觀看時產生的誤,也是影像創造的幻象。

從本來是靜態的照片變成類似動態的影像,接下來,再進入到連續的動態,是視覺幻像的延伸。在底片上刮出貓咪動畫,呈現了單一影像動起來所產生的連續動作,順著電影史發展,便是從動畫進入代表電影史元年的《火車進站》。我第一次看到《火車進站》不是用膠捲觀看,在科技發達的年代,在YOUTUBE上看到也不奇怪。我自己將火車進站放入膠卷上,假的實現看到膠卷的火車進站,但實際上畫面是科技發明的電腦上取下來的。片中《火車進站》已經不是原貌,我在盧米埃兄弟的創造中再創造,自己想像後,將電影上色,影片看起來像是色塊的拼湊,彷彿將火車進站回歸到繪畫的創作,同時又將繪畫推進到電影裡,兩個相輔相成,變成片中的《火車進站》。

最後的部分不斷閃爍,觀看的眼睛似乎跟著那個閃爍進入到攝影機的觀景窗裡,觀眾好像也跟著創作者在進行拍攝,然後閃爍間又看到尚未成為影片的底片素材,使我們更進一步參與製作階段的電影原貌,而不只是電影被看的階段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